首頁>害蟲介紹
害蟲介紹-小黑蚊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小黑蚊簡介
小黑蚊俗稱黑微仔或小金剛,學名蛺蠓,體長約 0.14 公分,人體被叮咬後會引起紅腫;在新竹、台中、嘉南及花東等地區相當猖狂,主要因為蛺蠓在卵、幼蟲、蛹等期,都是處於青苔處活動所造成。
最適合台灣鋏蠓發生的溫度範圍約在 18-32 ℃ 之間,因此台灣鋏蠓在台灣全年發生,其密度呈春夏季高、冬季低的季節性變化。 影響台灣鋏蠓密度變化的主要因子主要為溫度、雨量、相對溼度、風速等氣象因子,其中又以潮溼為台灣鋏蠓孳生的主要環境因子,通常年度春雨或梅雨季節後,是台灣鋏蠓開始年度大發生的時間。
由於台灣鋏蠓嗜吸人血,因此人的活動與行為也是決定台灣鋏蠓密度高低的重要因子;容易吸到血的地方小黑蚊就容易好發,如在農庄、社區、村落、學校、廟口、公園、風景區、遊樂區等人多、或人群聚集活動場所都是小黑蚊可能猖獗危害的地方。根據調查,台灣鋏蠓活動範圍大多侷限 於居家、社區及其周圍數十公尺範圍內,充分顯示血源的提供為小黑蚊發生的關鍵因子。
台灣鋏蠓幼蟲陸生,主要取食藍綠藻與綠藻等藻類,這些藻類滋長於潮濕的土壤表面,或是地表石、磚、水泥等結構的表面與 縫隙中,呈現綠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青苔」。以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環境中會滋長青苔的地方到處都是,也就是說環境中隨處可見台灣鋏蠓幼蟲的孳生 地。常見的台灣鋏蠓幼蟲孳生源為居家、社區中裸露土表的青苔滋長處,如盆栽、花台、花圃土表及其邊壁、灌木叢下、牆角、溝壁、渠道邊壁、邊坡、坡坎、石頭 邊、石縫,以及屬於農地的竹林、茶園、菜園、矮灌木叢、檳榔園、果園、樹林週邊等等容易滋長青苔的地方。另外,實驗報告指出,台灣鋏蠓幼蟲不會孳生於水 中,蛹在水中也不會羽化。
竹林是台灣地區台灣鋏蠓的源發地,在眾多的孳生場所中,也以竹林的問題最為嚴重。觀察分析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竹林可以保有高濕度,林內地表也都長有大量的青 苔,可充分提供幼蟲食物來源;加上頂端竹葉覆蓋不密,竹林內光影交錯的環境,符合台灣鋏蠓成蟲棲息偏好,因此竹林成為提供台灣鋏蠓孳生孕育的溫床。此外, 台灣鋏蠓習性偏活動於光暗交界處,因此除了竹林之外,樹林外圍邊緣大樹下、花圃灌木叢下、盆景區內、棚架下等環境也都是小黑蚊好發的環境。
小黑蚊危害
小黑蚊閩南話俗稱黑微仔,也有人叫他黑金剛。成蟲體長約為 1.5mm,黑色。主要在白天活動,特別喜歡吸食人血,危害人體裸露之部位,如臉、手及腳部。當它吸血時,常緊貼人體裸露之皮膚。由於蟲體微小不易察覺,受害者常被飽食血液,患處隨即紅腫,讓人奇癢而難以忍受,體質較敏感者尚需就醫。
小黑蚊防治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為對付小黑蚊最迅速、有效的防治方法。施用時可分為幼蟲防治及成蟲防治兩方面實施,並且配合「療程」的概念, 以 3-4 次施藥為一個防治期程,每次施藥的間隔約為為 1-2 個星期,施藥時應該成蟲與幼蟲同時防治才會發揮最佳的防治效果。此外,應選擇合格之環境衛生用藥,以對人類及家禽家畜毒性低、對環境污染小而有效之種類為主。
成蟲防治之重點應著重於幼蟲的防治。目前多施用有機磷類之藥劑如:陶斯松、撲滅松、亞特松及亞培松等,防治成蟲體型微 小,易於躲藏,因此最好以熱霧機(thermofogger)進行空間噴霧才能發揮好的防治效果。因為熱霧機是將藥物分子煙霧化,噴出的是「煙」,配合風 向即可將藥劑均勻、充分的灑佈於整個空間,甚至於縫隙中。而一般的動力噴霧機雖然也可以噴灑出微小的霧化水懸藥劑,不過它仍為水顆粒,容易被落葉或其他物體阻擋而降低藥液接觸到蟲體的機會,使殺蟲效果無法完全。
幼蟲防治:
幼蟲無飛行能力,因此活動範圍侷限在地表,尤其是滋生青苔的地方,如灌木叢下方、花圃、邊坡、覆滿菁苔的水溝邊、棚架 陰暗處、學校週邊的竹林及檳榔園等潮濕且長有藍綠藻與青苔之地。相較於成蟲容易防治,因此化學利用動力噴霧機使藥劑均勻噴灑於長有藍綠藻與青苔的地方,幼 蟲碰觸或取食藥劑後死亡,而達到防治效果。
殺蟲藥劑:
目前在環保署登記有案的環境衛生用藥,對台灣鋏蠓的成蟲與幼蟲都具有良好的殺蟲效果。其主要成份包括合成除蟲菊類、有 機磷類、氨基甲酸鹽類、以及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只是這些藥劑多登記為特殊環境衛生用藥,必須領有專業證照的環保人員或是病媒防治業者才能從事這項化學防治 工作。至於民眾如果要在社區、居家自行進行化學防治,或是農民要在農地上施用化學防治,目前仍無相關規範。
化學防治實施範圍:
在進行化學防治之前應在社區進行密度普查工作,藉以瞭解小黑蚊的危害範圍,然後依調查結果劃定施藥範圍。通常建議在小黑蚊發生範圍內以及其外圍 30 公尺範圍進行防治即可發揮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成效評估:
在各次施藥前後均應進行成蟲密度調查,並於完成一個期程後,依密度之變化換算成防治率,以為防治效果之評估。
化學防治的優缺點:
優點:發揮迅速殺死小黑蚊的功效。適合密度高時的防治。
缺點:經常施用會污染環境。容易誘發小黑蚊產生抗藥性。藥效易受天候影響,尤其是午後陣雨會沖掉藥劑。
化學防治的疑問:
化學防治的效果極佳,然大家一定會納悶,如果化學防治這麼有效,為甚麼沒有辦法根絕小黑蚊?為甚麼大家都說它僅能治 標?有些民眾甚至懷疑它是否連治標的效果都沒有;也常有民眾反應上午噴完藥,下午仍可能會被小黑蚊叮咬。我們仔細回顧小黑蚊發生的特性,「環境中潮濕、長 有青苔之處,皆有可能孳生小黑蚊」;我們再想想,這些年來我們是不是都依賴政府的環保單位進行化學防治?
而政府依權責是不是也只能處理公領域範圍?這就是問題所在,自家庭院、圍牆內、菜園、農地等小黑蚊孳生地,是誰在防治?有沒有人在防治?答案應該就很清楚 了。如果大家都認為小黑蚊的防治工作是政府的事,而忽略了自己管理環境的重要性,小黑蚊是沒有解決的可能。況以小黑蚊這種繁殖力強的昆蟲而言,若僅防治環 境中公領域部份,其實等同於沒有防治,因為小黑蚊的發生是不會切割公領域與私領域的。所以,使用殺蟲藥劑防治小黑蚊,噴灑的範圍就要包含環境中所有的小黑 蚊棲地,也就是必須全面施藥方能發揮效果。
小黑蚊簡介
小黑蚊俗稱黑微仔或小金剛,學名蛺蠓,體長約 0.14 公分,人體被叮咬後會引起紅腫;在新竹、台中、嘉南及花東等地區相當猖狂,主要因為蛺蠓在卵、幼蟲、蛹等期,都是處於青苔處活動所造成。
最適合台灣鋏蠓發生的溫度範圍約在 18-32 ℃ 之間,因此台灣鋏蠓在台灣全年發生,其密度呈春夏季高、冬季低的季節性變化。 影響台灣鋏蠓密度變化的主要因子主要為溫度、雨量、相對溼度、風速等氣象因子,其中又以潮溼為台灣鋏蠓孳生的主要環境因子,通常年度春雨或梅雨季節後,是台灣鋏蠓開始年度大發生的時間。
由於台灣鋏蠓嗜吸人血,因此人的活動與行為也是決定台灣鋏蠓密度高低的重要因子;容易吸到血的地方小黑蚊就容易好發,如在農庄、社區、村落、學校、廟口、公園、風景區、遊樂區等人多、或人群聚集活動場所都是小黑蚊可能猖獗危害的地方。根據調查,台灣鋏蠓活動範圍大多侷限 於居家、社區及其周圍數十公尺範圍內,充分顯示血源的提供為小黑蚊發生的關鍵因子。
台灣鋏蠓幼蟲陸生,主要取食藍綠藻與綠藻等藻類,這些藻類滋長於潮濕的土壤表面,或是地表石、磚、水泥等結構的表面與 縫隙中,呈現綠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青苔」。以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條件,環境中會滋長青苔的地方到處都是,也就是說環境中隨處可見台灣鋏蠓幼蟲的孳生 地。常見的台灣鋏蠓幼蟲孳生源為居家、社區中裸露土表的青苔滋長處,如盆栽、花台、花圃土表及其邊壁、灌木叢下、牆角、溝壁、渠道邊壁、邊坡、坡坎、石頭 邊、石縫,以及屬於農地的竹林、茶園、菜園、矮灌木叢、檳榔園、果園、樹林週邊等等容易滋長青苔的地方。另外,實驗報告指出,台灣鋏蠓幼蟲不會孳生於水 中,蛹在水中也不會羽化。
竹林是台灣地區台灣鋏蠓的源發地,在眾多的孳生場所中,也以竹林的問題最為嚴重。觀察分析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竹林可以保有高濕度,林內地表也都長有大量的青 苔,可充分提供幼蟲食物來源;加上頂端竹葉覆蓋不密,竹林內光影交錯的環境,符合台灣鋏蠓成蟲棲息偏好,因此竹林成為提供台灣鋏蠓孳生孕育的溫床。此外, 台灣鋏蠓習性偏活動於光暗交界處,因此除了竹林之外,樹林外圍邊緣大樹下、花圃灌木叢下、盆景區內、棚架下等環境也都是小黑蚊好發的環境。
小黑蚊危害
小黑蚊閩南話俗稱黑微仔,也有人叫他黑金剛。成蟲體長約為 1.5mm,黑色。主要在白天活動,特別喜歡吸食人血,危害人體裸露之部位,如臉、手及腳部。當它吸血時,常緊貼人體裸露之皮膚。由於蟲體微小不易察覺,受害者常被飽食血液,患處隨即紅腫,讓人奇癢而難以忍受,體質較敏感者尚需就醫。
小黑蚊防治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為對付小黑蚊最迅速、有效的防治方法。施用時可分為幼蟲防治及成蟲防治兩方面實施,並且配合「療程」的概念, 以 3-4 次施藥為一個防治期程,每次施藥的間隔約為為 1-2 個星期,施藥時應該成蟲與幼蟲同時防治才會發揮最佳的防治效果。此外,應選擇合格之環境衛生用藥,以對人類及家禽家畜毒性低、對環境污染小而有效之種類為主。
成蟲防治之重點應著重於幼蟲的防治。目前多施用有機磷類之藥劑如:陶斯松、撲滅松、亞特松及亞培松等,防治成蟲體型微 小,易於躲藏,因此最好以熱霧機(thermofogger)進行空間噴霧才能發揮好的防治效果。因為熱霧機是將藥物分子煙霧化,噴出的是「煙」,配合風 向即可將藥劑均勻、充分的灑佈於整個空間,甚至於縫隙中。而一般的動力噴霧機雖然也可以噴灑出微小的霧化水懸藥劑,不過它仍為水顆粒,容易被落葉或其他物體阻擋而降低藥液接觸到蟲體的機會,使殺蟲效果無法完全。
幼蟲防治:
幼蟲無飛行能力,因此活動範圍侷限在地表,尤其是滋生青苔的地方,如灌木叢下方、花圃、邊坡、覆滿菁苔的水溝邊、棚架 陰暗處、學校週邊的竹林及檳榔園等潮濕且長有藍綠藻與青苔之地。相較於成蟲容易防治,因此化學利用動力噴霧機使藥劑均勻噴灑於長有藍綠藻與青苔的地方,幼 蟲碰觸或取食藥劑後死亡,而達到防治效果。
殺蟲藥劑:
目前在環保署登記有案的環境衛生用藥,對台灣鋏蠓的成蟲與幼蟲都具有良好的殺蟲效果。其主要成份包括合成除蟲菊類、有 機磷類、氨基甲酸鹽類、以及昆蟲生長調節劑等。只是這些藥劑多登記為特殊環境衛生用藥,必須領有專業證照的環保人員或是病媒防治業者才能從事這項化學防治 工作。至於民眾如果要在社區、居家自行進行化學防治,或是農民要在農地上施用化學防治,目前仍無相關規範。
化學防治實施範圍:
在進行化學防治之前應在社區進行密度普查工作,藉以瞭解小黑蚊的危害範圍,然後依調查結果劃定施藥範圍。通常建議在小黑蚊發生範圍內以及其外圍 30 公尺範圍進行防治即可發揮良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成效評估:
在各次施藥前後均應進行成蟲密度調查,並於完成一個期程後,依密度之變化換算成防治率,以為防治效果之評估。
化學防治的優缺點:
優點:發揮迅速殺死小黑蚊的功效。適合密度高時的防治。
缺點:經常施用會污染環境。容易誘發小黑蚊產生抗藥性。藥效易受天候影響,尤其是午後陣雨會沖掉藥劑。
化學防治的疑問:
化學防治的效果極佳,然大家一定會納悶,如果化學防治這麼有效,為甚麼沒有辦法根絕小黑蚊?為甚麼大家都說它僅能治 標?有些民眾甚至懷疑它是否連治標的效果都沒有;也常有民眾反應上午噴完藥,下午仍可能會被小黑蚊叮咬。我們仔細回顧小黑蚊發生的特性,「環境中潮濕、長 有青苔之處,皆有可能孳生小黑蚊」;我們再想想,這些年來我們是不是都依賴政府的環保單位進行化學防治?
而政府依權責是不是也只能處理公領域範圍?這就是問題所在,自家庭院、圍牆內、菜園、農地等小黑蚊孳生地,是誰在防治?有沒有人在防治?答案應該就很清楚 了。如果大家都認為小黑蚊的防治工作是政府的事,而忽略了自己管理環境的重要性,小黑蚊是沒有解決的可能。況以小黑蚊這種繁殖力強的昆蟲而言,若僅防治環 境中公領域部份,其實等同於沒有防治,因為小黑蚊的發生是不會切割公領域與私領域的。所以,使用殺蟲藥劑防治小黑蚊,噴灑的範圍就要包含環境中所有的小黑 蚊棲地,也就是必須全面施藥方能發揮效果。